来自科研一线的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惠州研发中心副主任喻连香教授,是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矿物加工、矿物材料及固废、废水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工作。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一名新代表,喻连香格外认真地做着参会前的准备。结合长期的科研积累,她扎根基层走访调研,准备为科技助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
来到惠州市博罗县小金村,我们仿佛掉进了宝石的世界,一千多种宝石流光溢彩。这些宝石经过精细加工后,80%出口到全球各地。但喻连香并没有被这些光彩夺目的石头所吸引,反而带我们去查看宝石加工所产生的废水。
喻连香:“我们这个车间(把)宝石加工厂产生的泥浆废水通过管道集中在这个管子里面,从这里流出去,流到我们楼底下有一个泥浆废水收集池。”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小金村这条宝石加工线上的重要供给,可多年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让附近的河流变成了“七彩”污水河。生态环境的不堪重负,源头就在这一杯如同牛奶的泥浆水里。
喻连香:“它为什么看起来像牛奶水一样?是因为在打磨切割的过程中,它产生了1到2μm(微米)的微细粒的粒子。所以那些小加工厂光靠自然沉降,放多久它都是这种状态,它都沉不下去的。”
2017年,喻连香响应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带领团队在当地开展调研,利用新技术实现了水质净化,并帮助当地的宝石加工工业园建设环保处理中心,年废水处理量达到600万吨,每年可节省用水至少500万立方。
喻连香:“这个车间产生的废水,集中到我们环保中心处理完以后,再回用于生产,他们就这样循环利用。”
喻连香问一位宝石加工工人:“师傅,你这个水好用吗?”工人回答:“还可以。”喻连香向记者转述:“他们说,这个水也一样好用。所以说,他们也很高兴。”
让村民们更欣喜的是,喻连香带来的技术还能让原本废弃的边角料“摇身一变”,成为丰富多彩的矿物颜料,为村民们开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这样的尝试,也给喻连香带来了新的启发:科技,可以变废为宝,同样可以提质增效。为此,喻连香更加用心走访企业,倾听他们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痛点问题,有些困难当场就能对接资源给予解决。
企业代表(惠州市缘迪珠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树东):“就是想创造我们的自主产品,(希望)通过产学研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但是)本身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加工行业的工艺水平比较低。我们跟省科学院的智能制造所对珠宝加工机械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第一台样机已经出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如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样是喻连香长期关注的重点。今年全国“两会”,喻连香准备提交《关于加速传统宝石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环境与宝石加工全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喻连香:“政府引导、科技助力和企业利益捆绑,把这个行业从环保、固废、废水处理,以及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和提高资源化利用率,从这些方面把环境和产业发展整个协同起来,给更多地方的人民带来更多的好处。”
记者手记:
在喻连香身上,贴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标签:“小白”和“专家”。
“小白”对应的是她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第一年履职,应该如何更好地参政议政?应该如何准确传达民意?喻连香向记者坦言,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在科技领域,喻连香却是妥妥的“专家”,她把许多实验室里的技术成果,带到了传统企业的生产线上。尽管身份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
采访结束时,喻连香还提到,要把广东的环保技术带到北京、推广到全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办公室综合广东卫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