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道罗定流调记:侦察兵、守护者与特种部队

编者按:2022年2月17日零时,云浮罗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告,自2022年2月17日零时起,对罗定市现有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有序解除管理,上述区域解封后,解封不解防。1月31日,云浮这个2年多来全省唯一零确诊病例的城市,突发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立即进入应急状态,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措施抓好疫情防控,农工党云浮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市疾控中心主任罗立旷与云浮疾控队伍全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播溯源工作,严防疫情扩散蔓延。截至2月9日,罗定已连续6天无新增阳性个案,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南方日报》对罗立旷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了采访报道。(办公室)


1月31日,云浮这个2年多来从未有过感染者的城市突发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一场关系整个城市的抗疫遭遇战开始了。

这场战役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并不直接诊治患者,但所有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都要由他们来跟踪、调查、甄别、采样、送检、检测。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这群人总是冲在真正的一线,奔走于病例走过的街道,昼夜不舍、电话不断、步履不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从纷繁的信息流里厘清病例的传播链,在日夜不停的追问中摸清病例的行动轨迹,仔细甄别密切接触者,梳理出万字疫情报告,为出台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提供了最坚实的决策依据。

聚光灯很少打在他们身上,英雄的称号很少授予他们。他们,是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本次云浮疫情应对处置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这群默默奉献的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守护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流调员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听完。

应急待命:黄金24小时极限竞速

1月31日,新春已近,晚上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更冷一些,腊月末的寒风更显威力,下午6点,罗定疾控中心的张乔珍和组员们完成了素龙街道的流调单,终于可以坐下扒拉两口饭了,这时中心打来了一通电话:“阿珍,龙湾镇有情况,一例初筛阳性,你们组立刻跟进!”

“嘟嘟嘟,嘟嘟嘟”同样的电话一时间在云浮市疾控系统的所有人手机上响起来。所有在岗、在休的疾控人立刻作出反应。

“刚刚端起了一碗汤,我就接到了罗定的报告。”云浮市疾控中心主任罗立旷放下碗筷,立即起身前往罗定,他一面向省、市报告情况,一面按照预案部署流调工作。

疫情随人的活动而扩散。时值春节,人员流动大,情况十分危急。云浮市的应急系统全面激活,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所有流调人员整装待发。

“一旦有初筛阳性报告,我们是当病例来响应的。接到电话,立即行动,绝不迟疑,紧急召集流调队员,马上赶赴现场,对阳性个案开展流调和采样,追踪摸排所有密接者以及次密接者,越早追踪到就能越早管控,就能更快地阻断后续的传播。”云浮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赖辉兵负责组织和指导此次流调工作,作为领队,31日晚上他带领第一支市级流调突击队赶到患者所在的龙湾镇旗垌村委红卫村,想起当晚的情景,印象深刻:“进村的路很小,仅能容纳一辆车经过,会车很难,晚上雨势突然变大,司机视线更加受阻,我们想快点到达,但车开不快。”

流调就是要复原病例或接触者的行动轨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要义全在一个“快”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在流调上也是合适的。云浮市内抽调的云安、新兴、郁南的流调队伍正在去往罗定处置的路上,云浮市级突击队和罗定的流调队伍已经赶往现场。省里也很快作出指示:“1小时之内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出发。”

晚上7点30分,云浮和罗定疾控的流调小队正赶往龙湾镇,身处山区的龙湾气温比城区低得多。“我们心里很着急,流调慢一点,就会多一分风险。但是车速完全快不起来,当时天黑得压抑,雨势又大,内外的温差让车窗起了厚厚的一层雾,最关键的除雾键也不起作用。无奈,司机只有将车窗打开一些。”小组成员梁燕讲起当时的场景还心有余悸,“风呼啦啦地往车里灌,真的是又饿又冷又晕车,为了行车安全,只有一边开,一边用纸巾擦车窗。”小队一行人心里都清楚,前方等待大伙的是一场硬仗。

“一个流调对象要接受两次流调,现场问询加上后方电话,两者相辅相成。”张乔珍介绍了基本的流调原理。她是这次流调组的一名主力,无论是流调排查、人员转运、疫苗接种、核酸检测还是隔离点管控等,她都参与过,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最危险的人管控。电话问询勾勒初步轨迹,让现场流调有针对性排查每个点位,最大化还原病例或密接的行踪。”本组的后方统筹叶翠华说,现场组的情况牵动着后方信息组的心,“我们一直电话跟进前方的情况,整理信息,为他们的现场流调做好支持。”

吹过一路冷风,在晚上22点左右,张乔珍一行终于到了龙湾镇旗垌村。

叶翠华整理好了电话和大数据查到的信息,小队一行人迅速过了一遍情况,开始穿戴防护设备,“防护服里穿不了太厚的外套。只能在露天的地方换衣服,马上就开始工作”。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小队一行先到个案一家进行了复检和采样。“流调要求追问到前14天的经历,重点询问发病前4天的活动轨迹,保证密接者、次密接者、相关人员和重点场所不漏一个,我们不断追问,他们从深圳返回罗定的轨迹、途经的点、遇见的人等细节。”这一调查漫长且艰难,流调人员必须帮助调查对象一点点回忆,环环相扣。“适逢春节,村里可能有小规模聚集性的活动!”突然后方查到的信息让现场组前方的人员心里一惊!

幸运的是,个案一家人有较好的防护意识,除夕当天抵达龙湾时进行了主动报备也没有太多外出活动,但流调过程也并非一路畅通。“他们一家人常年住在深圳,村里人认不全,导致信息追查起来很难,而且个案之一是小孩子,心智不成熟,比较紧张,回忆有偏差,加上村里设施还不全,很难通过监控、支付记录来获得轨迹。”

队员们深夜开展流调。

队员们深夜开展流调。

流调,要求在2小时以内到达现场,对疫情形势作出初步评估;4小时以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涉及病例的姓名、职业、居住地、主要活动场所、活动轨迹等信息;24小时以内初步查清基本情况,追踪到密接次密接人员,完成初步流调报告。

通过2小时的询问、摸排和比对,该个案一家人的第一份核心流调信息报告完成了,包括社会关系、行程轨迹、主要的密接者,环境物品采样也完成了——根据流调判断出个案接触较多的地方,都要采好样、编好号、送检。

“流调要严,对于听到的回答,我们都要通过技术手段和实地调查来验证、补充信息。”张乔珍说,“整个链条非常紧凑,任何一环都必须真实,任何一环都不能停。其中,公安在信息技术手段和询问技巧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2月1日凌晨0点,一行人根据初始报告马不停蹄去到相关场所排查。

凌晨2点,旗垌村全村还醒着。

流调员们挨家挨户摸排,小村照明还不完善,路面湿滑。“村里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记不清自己最近都去了哪,也没有其他方式还原他们当时的轨迹,只能通过家人获得有限的信息,然后用有技巧的对话一点一滴帮他们回忆当时的情形。”梁燕回忆道。

一路不停地奔走、问询,时间很快来到了2月1日凌晨4点,整个旗垌村的流调基本完成了。

饥饿和冷意席卷了所有工作人员。后方统筹作出安排,梁燕和几个组员先带着样本回罗定疾控中心,其余人员继续留守在旗垌村。“大家都有些冻蒙了,完全忘了本应是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

前方的现场流调进展迅速,后方的调度部署也全面铺开。

1月31日晚,云浮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果断启动应急机制,集结队伍迅速回岗,当晚9时在云城召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

1月31日晚,罗定市领导与卫健、疾控和公安的负责人全都到了龙湾镇,现场统筹工作。“跑在病毒前面,通宵达旦也必须完成!否则代价成倍!”

2月1日上午,云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抵达罗定市就地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求科学调度处置云浮市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精准处置要精准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疫情变化无常,这个果断的决定直接影响了本次疫情遭遇战的走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省专家的指导下,云浮全市一盘棋,迅速行动,科学划定封控、管控、防范区并严格管理——事实也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本次疫情所有病例都在封控区之内,最后一个病例于2月4日报告,是2月2日从封控区转移到隔离场所的集中隔离人员,此后都没有新增病例,疫情得到控制。”罗立旷说。

“该管要管,应隔尽隔,疫情防控就是要拿出硬手段。”赖辉兵说,“面对这次突发的疫情,全市疾控‘一盘棋’快速响应,所有疾控人员根据不同任务分工,奔赴流行病学调查、密接次密接排查追踪、采样检测、涉疫信息与风险评估,以及重点场所及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第一线。”在2月8日前,所有流调人员,都像高速运转的小马达,不分昼夜,持续奋战。

2月1日下午4点,在罗定好莱湾酒店,罗定市教育局从各个学校调配的200台电脑就位,50部电话和网线已经装好,信息组和现场组的工作台全都搭建完毕。

至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近200名流调“疾控人”不舍昼夜、24小时持续作战、以快制快和病毒抢跑的流调已经是第二天了。

流调溯源:选择了守护便只顾风雨兼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当有确诊病例或密接者出现,很快就会有相关的活动轨迹公布,提醒有时空交集的群众主动报备和排查。

寥寥数语的病例或密接者行程轨迹背后,是几十页的万字长文流调报告。回溯行程都要做到所有行动轨迹的无缝衔接,时间精确到分甚至秒,流调员要抽丝剥茧,保证密接者及次密接者不漏一个,相关人员和重点场所也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如果把疫情比作是一条不断延伸的长链,阳性病例就是主链,密接者就是支链,次密接者则是更细小的链条。流调就是要把这条链条的所有运行轨迹复原,在最短时间内切断这条传播链。

“精准流调”成为本次云浮疫情防控阶段性重要成果的基础,展现出流调人的专业、细心、严格的职业素质。

在2月1号报告病例的权威发布文章之下,有网友发出留言:“这一家四口的流调轨迹真简单,值得点赞。”

这次病例的1—4,流调所呈现的轨迹是简单的,活动范围仅仅是村镇,但是,要回溯病例最近轨迹,要找到传播的链条,要梳理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背后的困难程度远超想象。

“龙湾的疫情与之前广州的不同。”省派驻支援云浮罗定的流调队队长、广州疾控中心的张晓指出。

当记者刚刚联系到云浮疾控中心副主任赖辉兵时,他已经连续奋战7天,前三天基本没怎么闭眼,每天的休息时间仅仅在4小时左右。“这次流调比较特殊,一个是春节的时间节点,返乡人员多,不熟识的人员会因为祈福活动等聚集起来;另外龙湾镇属于山区,利用监控、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很难;还有就是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流调队员还要穿着防护服在漆黑的雨夜里工作,工作量和难度呈指数级增加。大家很少有坐山路车的经历。从市区过去,一路弯弯绕绕,坐吐了不少队员。白加黑、连轴转是每个人的常态。”赖辉兵说。

一份份流调报告,见证了所有流调人的辛苦,不是在处理疫情,就是在去处理疫情的路上。“天黑出任务时,有两位同事跌落水坑。”梁燕有些痛心。

2月2日,龙湾镇又出现新增初筛阳性病例。这时广州疾控中心的林伟权正在罗定家中休息,流调专业性让他感觉事情并不简单:“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我有责任去支援防控工作。所以我马上向我们大队长申请,自愿参加家乡的疫情处置工作。”广州疾控在20分钟内作出批准,林伟权马上从家里出发,直接开车到疫情处置中心工作。这时,广州疾控派出的张晓带着南沙、从化、黄埔三支流调队到了现场流调应急处置中心。

2月2日一早,省市县三级流调力量会合,剑指本轮疫情。

现场流调组的后方岗为前方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现场流调组的后方岗为前方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基于云浮市和罗定市前期的处置工作,广州驰援力量很轻松地就加入了战局。“我将广州支援队员迅速安排入组,定人定岗定责,他们一到达,就马上出动,处置新增的阳性病例个案7的疫情。” 林伟权主要负责现场处置工作的质量控制,例如病例复盘和风险点排查,分析病例感染来源等,随时解答现场流调队员遇到的问题。“广州有2年多疫情处置经验。云浮是首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实战经验结合云浮强大的执行力,工作推进得非常顺利。”

病例的关系、以什么方式感染的、有多少人被波及………事件不断被还原着。

“这次流调是一次实战。与省专家和广州同行的交流确实收获不少,他们在很多小细节上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制图、信息统计、沟通方法。”流调不是简单的问询—记录的机械过程,而是“问询—记录—验证—问询”的横向拓展、纵向深入的全过程,很多方法论可以让效率提高。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在现场流调应急处置中心,队员们白天在外排查,深夜返回复盘、撰写流调报告。针对疫情防控要点,省专家组织了穿脱防护服、鼻咽拭子采样、阳性病例处置案例分析、在线播报工作模式、流调报告撰写规范等全方位培训,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和对标广州的间接经验让现场流调队员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流调中,省和广州对云浮的关心,云浮也以谦虚和诚意回馈。“云浮可以在10个小时之内,搭建好这么完整的流调系统和工作条件,一切都考虑得很周到,可见平时基本功打得很扎实。”张晓对此连连点头。

众志成城:大战大考磨砺最勇毅的战士

“苏队,这些单子,怎么划分?安排多少人?”“赖主任,最新的报告,你看看有没有问题。”“林队,风险场所名单,请把把关。”在现场流调应急处置中心,这些疑问很快都能得到回应。本次疫情处置云浮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落实“后台合署、前台混编”工作模式,各个小组、各个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协同作战,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次疫情的个案5和6曾在1月30日凌晨3点半到罗城街道吃早餐,通过公安调取的早餐店监控,发现此时店里有4个人,随后挖出了23个密接者,“有点关系都要找出来,还是不放心,所以排查时段再延后半小时,周围250米的人都赋黄码。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扩大,也意味着流调难度的增加。”罗立旷说,“共享信息共同研判,公安的技术支持为流调发挥了兜底作用,疾控、卫健、公安等部门能真正联合起来共同战斗。”

第一个进入封控核心区开展流调的罗定刑警:蓝汝溪。罗定公安系统在本次流调中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调查技巧支持。

图为第一个进入封控核心区开展流调的罗定刑警:蓝汝溪。罗定公安系统在本次流调中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调查技巧支持。

轨迹图合不合规、流调过程有没有纰漏、报告合不合逻辑、风险点是否全部排查完……这些工作如同藏于海平面之下的冰山,现场流调组一点一点探寻清楚——把信息反馈给后方信息员,信息员整理好信息后,一面给到信息组,一面安排人员进行全面消杀,一面根据情况又安排另一组人员去到本次密接者报告的重点场所,这个过程无不需要通畅的信息传达。来自广州疾控队的张晓对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转非常熟悉,他对整个流调工作的信息优化提出了很多实用建议。

顺藤摸瓜易,但当这根藤有几十、几百、甚至几千根分支时,这个瓜又去哪里找?

现场组的前方岗位四处奔走,后方岗和信息组的队员们也在全天运转,电话流调、协查、结果整理、风险分析、报告撰写、数据分析、信息报送、转运,所有人都各有职责,环环相扣,为市委、市政府的防控指挥提供依据。

密切的合作让队员们生出了一份患难与共的友情

密切的合作让队员们生出了一份患难与共的友情。

数据是流调中的关键词。现场与电话流调的信息,省疾控专家的到来,让小组的报告更加规范、有条理。“规整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流调人员日夜艰辛的抽丝剥茧和埋头苦干。”苏小棠说,“前期基本没得睡觉,累了就趴在工作台上休息一会儿。”尤其是4号之前,当时疫情态势还不明。流调单一张接着一张,每张单子必须在4小时之内完成核心信息报告,如果发现其他小组的紧急情况还需要增援,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必须随叫随到。从早到晚,所有人没有怨言,一直在坚守,就算休息也一直捧着手机。

紧张态势下,密切的合作也让队员们生出了一份患难与共的友情,一起开开玩笑、加油打气、发些小牢骚,舒缓工作压力,而后又是长时间的埋头苦干。

2月8日,在晚上11点的复盘和培训会之后,一份蛋糕送到了广州来罗定支援的廖美霞手中——这天是她的生日,所有流调队员都为她送上了真心的祝福。“大家当时都很开心很感动,连续这么多天的奋战后,身边有了一点喜庆的气息,不然都快忘了现在还是在过年。”梁嘉宝说。

没有新增病例之后,是否就轻松了?

答案当然不是,之前确诊病例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要观察和追踪,流调报告要完善,流调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每天晚上11点之后组织复盘,唯恐哪个环节有漏洞。“防疫工作点多面广,不确定性大。场所摸排、监控回放,任何一项变化可能都意味着将有小伙伴十几个小时无法合上眼。”苏小棠打趣地说,“流调人不下班。”

凌晨2点、3点、4点、5点的天空见过吗?流调人见过——直到2月9日,部分流调人员还加班到了凌晨4点。

云浮防线:速度、力度与温度

在2020年新冠疫情肺炎后,云浮一直没有出现病例。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云浮市疾控系统就是其中一支专业队伍。

本次疫情防控遭遇战的成果,首先来自“快”。“病例1在返回罗定后,发现自己与深圳确诊病例在同一栋楼工作,主动报备给龙湾镇防控办,龙湾镇很警惕,立马决定“提级管理”并上报云浮市罗定市防控指挥部。市县两级防控指挥部指示,按照“次密接”而非“重点对象”管理该报备者,立刻安排人去采样检测,其家人也要采样管控。

一系列动作之快,来源于完备的预案。

来(返)人员报备、推送重点人员落地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追踪排查,核酸检测和健康管理等这些基本功到位,加上平时的演练涵盖了应急响应、流行病学调查、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理、重点人员转运、隔离场所管理、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信息发布和舆论宣传引导等主要防疫项目,两年来,云浮的抗疫应急预案一直在完善。

“整个统筹很迅速,提级管理的决断很科学。”罗立旷对前段时间的疫情处置工作作出总结,“接到消息,市里按照‘先管再筛’原则,先联合公安管控了涉疫区域,然后再排查。”先前的经验准备让决断中的划区很精准,病例都集中在此,没有发生大的扩散。

后方岗和信息组的队员们也在全天运转,电话流调、协查、结果整理、风险分析、报告撰写、数据分析、信息报送、转运,所有人都各有职责,环环相扣

后方岗和信息组的队员们也在全天运转,电话流调、协查、结果整理、风险分析、报告撰写、数据分析、信息报送、转运,所有人都各有职责,环环相扣。

每一次其他省市报送的相关密接信息,都要一一查证,如果有一点疏忽和错漏,那潜在的风险可能就演化为燎原之火。“我们的预案可执行性很高,流调突击队队员特别是支援过外地的队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赖辉兵说。

“平时有很多的培训、演练、研判、复盘,每一次现场都是一次经验,每一次都更好。内心知道怎么做、怎么防护,一点都不慌。”张乔珍对疫情表现得特别淡定,“单位24小时都有人值班,防控措施全面精准,流调人时刻处于备战的状态。应急时,人员如何协调、系统怎么运转、各级疾控怎么反应,预案里很清楚。”

全市一盘棋,统筹调度市县区镇的优质资源、技术力量,全力支持罗定防疫。由云浮市疾控中心、罗定市疾控中心及罗定医疗机构、云安新兴郁南支援队及广州支援队流调技术人员和云浮市及罗定公安干警组建成的流调队共182人,省、市、区流调队伍全面对接,疾控和公安前方混编,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流调、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等工作,疾控、卫健、公安、交通、政数后台合署办公,凝聚了强大的防疫合力。

中国是疫情控制最为有力的国家。而为这个全世界最牢固的疫情防控体系奠基的便是基层防疫人员。

这种模式对一线人员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付出非常艰辛的劳动,大家看着清晰明了的流调报告,背后是许多防疫人员的熬夜工作。张晓主要负责信息组工作,他的太太也是广州流调队的成员,这个春节夫妻二人都当值,说好的带孩子一起玩也被搁置。

这样的疾控家庭并不少。

“我和我老公都要抗疫,家里的小孩只能靠老人帮忙带,小朋友天天哭闹找爸爸妈妈,我也心疼,但没办法,这份责任不能放下。”罗定疾控的梁嘉宝讲述着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

从年三十到2月11日,流调员们基本都没有回过家,前期每天只能睡2—4个小时,现场流调总遇上凄风冷雨。“我们组员打电话打到出现了‘嘟嘟嘟’响个不停的幻听。”梁嘉宝笑称,“看监控看到眼花、走路走到脚起泡,睡觉成了奢侈品。”

凌晨夜里,灯火通明,流调人,工作不停,复盘不停,成长也不停。

本次疫情处置完全落实“后台合署、前台混编”工作模式,卫健、疾控、公安等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协同作战。左五为云浮市疾控中心主任、农工党云浮市基层委员会主委罗立旷。

本次疫情处置完全落实“后台合署、前台混编”工作模式,卫健、疾控、公安等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协同作战。左五为农工党云浮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市疾控中心主任罗立旷。

劳累之下,也有许多场景让人感动——许多群众争做志愿者,有群众主动拿出雨具、送来慰问零食,也有群众深夜到现场配合流调……这些暖心举动,都被流调人深深记在心里。

正是因为群众的良好的防疫意识,流调工作才能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提供线索,不瞒报行踪,精准防控才能跑在病毒前面。”广州疾控的林伟权说,“现场组遇到的所有群众都很朴素真诚,配合度特别高。”

梁嘉宝谈起了流调中让她记忆深刻的一幕场景:“2月4日,我们得到消息,某个密接者(即后来的个案8)在隔离两天后也初筛阳性了。准备复检时,她情绪有些崩溃,紧关房门不理人……确诊的个案5是她的婶婶,个案6是她3岁的女儿,当天她女儿病情也出现变化,发烧了。我们很着急,也很同情她的心情,没人想感染病毒,也没人想传播病毒。”或许是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梁嘉宝的声音有些颤抖,“从年前接到任务开始,我也很久没回家看过孩子了。”梁嘉宝通过隔离房内的通信设备和房间里患者聊起孩子,直到患者心情平复,流调工作才得以推进。

2月4日后,这群流调员的努力有了明显成效,连续多日再未出现新增病例,一切正在变好。

2月6日,云浮市疫情防控办发文,本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此一役中,我们感动于省直专家倾情倾力、尽锐出战,见证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坚强意志,也更加坚信云浮人民完全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为城市重归平安鼓与呼,也为这群流调人的辛勤付出道出诚挚谢意。

料峭的春风正与北上的暖流相遇,这个比往常更寒冷的冬天都过去了,更加美丽的云浮,将由我们共建共享,正如某个流调队员朋友圈里所写:“0131不寒冷,我们一起扛过了,一起向未来,迎接春暖花开。”

记者手记

这次采访让我对流调的认识从“一个专业概念”变成了“一个复杂、精巧的系统”,我十分担心不能在报道中“精确还原”这群“战士”的付出,文章增删修改,尚不能展现他们工作量的一小半。可想而知,他们面对上百个密接者、次密接者,要横向厘清空间范围、纵向梳理时间轨迹,以敏锐的判断“还原”事实,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在采访的尾声,一位流调员对我说:“谢谢你能来听我们的故事,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工作。疫情发生以来,流调对很多一线人员来说是一种漫长的磨砺,作为一个普通的疾控人,我希望同事们都好好的。”

在这个特别的春节,这群无名英雄的过年成为了“战斗”,他们的年味变成了“坚守”,在此,我谨以一个幸运的见证者身份,祝所有在流调工作中奋战的人,祝所有基层的守护者们,新年快乐!(南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