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的“健康中国梦”:让“张奶奶”们在“家门口”看好病

“我是一名在肺癌诊疗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我会在与病人的交流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我想更多地为病人群体发声,为‘健康中国’建言。”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

周清接受专访

周清接受专访

让求医之路更便捷、安全、高效和温暖

5年广东省政协委员的履职生涯,使她养成了认真调查、走访、钻研准备提案的态度。她提出的“科学体检”“提高广东省儿童精神医学发展水平”等建议,不少获得了回复和落实。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她深感荣幸且责任重大。作为一名专注肺癌诊疗研究二十年的“70后”医生,她希望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为医疗健康相关问题建言献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她一天通常门诊超过40位患者,其中有不少远道而来,最终却只需常规诊疗方案。有一位河北的患者让她印象深刻:70多岁的“张奶奶”(化名)身患恶性肿瘤,她孙女陪她从河北千里迢迢来广州,离乡租房看病,她租房、交通等生活花费比医药费还贵,往返奔波十分艰难,更别提与疾病斗争的心理压力。经治疗,她病症好转,需长期服用靶向药物治疗,最终她又回到了河北,在“家门口”的医院继续治疗了三年,目前病情仍然稳定。这时她才发现,原来在河北当地也能获得与广州大医院同样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服务。

类似“张奶奶”这样的跨省求医患者群体,在周清每天门诊接诊的患者中大约占三分之一。

如何让患者的求医之路、抗癌之路变得更便捷、安全、高效和温暖?周清的提案慢慢有了思路——那就是让更多的“张奶奶”或“李奶奶”们在“家门口”看好病。

她说:“我想推动实现分级诊疗基础上的一体化诊疗,它能让接受常规、标准诊疗方案的非疑难和复杂症状的肿瘤患者无论在哪个医院都能获得同质化、一体化的诊疗,减少病人跨地区往返奔波,让他们‘慢性病慢治’,最好能就近看好病买好药。”

为此,在过去的7年里,周清一直在参与编写肺癌诊疗指南和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致力于推动各级医院实现肺癌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资料图:周清(左一)参与“广东大会诊”

资料图:周清(左一)参与“广东大会诊”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针对重症、疑难和复杂症状的肿瘤患者,周清所在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早在20年前就在全国首创并建立了肺癌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 MDT模式),通过联合肺外科、肺内科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专家,为患者“一站式”诊治解决方案,它已成为全球最广泛采用的肿瘤诊疗模式之一。因此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在2017年获得国际肺癌研究协会颁发的“患者关爱团队奖”。2021年,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将院内MDT模式扩展为每月一次的“广东大会诊”,2022年,其扩展为“中国胸部肿瘤大会诊”,会诊过程会进行网络直播。

她常常用流利的英文向外国友人介绍MDT模式以及中国政府“医保谈判”和医保政策如何惠及普通老百姓。得益于中国“医保谈判”和“异地医保报销”政策,类似“张奶奶”的患者群体服用的“救命药”,其购买成本从每月几万元降到几千元再降到几百元。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肺癌病例超过220万例。周清说,肺癌防治是全球性的事业,患者通过低剂量胸部CT等方式检查及早发现是关键,而吸烟、熬夜、厨房油烟、肺部慢性病以及遗传易感性等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她建议:“爱吸烟的人应戒烟,我很少会看到患者确诊之后还在继续抽烟的,至于熬夜,我认为睡眠不足是万病之源,我要求自己在晚上十一点钟左右就要睡觉。少吸烟,少熬夜才是健康之道。”(办公室综合新华网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周清:希望肿瘤病患在家门口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国两会将于今年3月初在北京召开,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即将集结、启程赴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谋划新路径、注入新动能,推动各项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

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发出高质量建设最强音。南方都市报开展“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心声”系列专题报道,呈现代表委员们真实的履职面貌,为全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言献策。

2023年1月17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2172名新一届全国政协名单中,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肿瘤专家周清成了大名单中医卫界的全国政协委员。

“知道自己成了全国政协委员,心情是复杂的,激动中带着忐忑。激动,是因为能够在全国政协这样的参政议政平台为医疗卫生领域发声。而忐忑,则唯恐自己的能力不足,影响履职。”在出发前往北京之前,周清接受了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作为全国顶级肺癌诊疗、研究团队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核心成员之一,第一年参会,她将自己的大会提案聚焦在了恶性肿瘤在基层的同质化治疗,以及后疫情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两个方面。“作为一名医生,能在全国政协这样的平台上发声,希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医学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

为了让提案更有的放矢,她和几十位县级医院领导访谈

作为著名肿瘤内科专家,同时又是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核心成员,周清在医疗领域内的本职工作就是异常忙碌的。每周一、三要出两个单元的门诊;要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和治疗方案确定;在越来越强调医教研一体化的当下,她还要参与肺癌相关科研和学生带教;再加上本身还是省医肿瘤医院的院长,行政、管理事务也不少。要在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提交有的放矢的提案,她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作为广东医疗领域参与医卫界大会的医生,她最终决定结合临床实践发现的问题,将自己第一份提案聚焦在了自己的本行—肺癌等恶性肿瘤防治领域。“我的门诊病人中,可以说是一多半都来自外市甚至外省,舟车劳顿、千里迢迢来到广州看病,个中的艰辛、困难肯定不小。”

诚然,在医疗领域,患者们都相信名医、名团队,但这种现象正是当前我国医疗技术发展不均衡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很多县域里,肿瘤治疗的理念、技术确实与顶级医疗团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医学的进步已经可以让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转归为慢性病来管理,生存期、生活质量都在不断提升,慢病化管理的更多环节应该在基层医院实现。”

为了解县域医疗机构最真实的肿瘤诊断、治疗实力,她在稍早前还特地参与了国家层面推进的肿瘤防治“千县工程”启动大会,国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千个县域肿瘤中心,就是要把县域医疗机构的肿瘤诊治能力提升起来,补齐医改提出的“大病不出县”理念最突出的一块短板。

“大会上有来自40多个县级医院的院长、负责人参加,我和他们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沟通。了解当前县级医院肿瘤诊治的痛点、瓶颈。最后我的大会提案也将围绕‘让恶性肿瘤能在家门口的医院诊治’这一目标来撰写。”

县级医疗机构缺人才、缺设备、缺理念,这些都可以通过建设医联体、一体化诊疗联盟、县域肿瘤中心等模式,让三级医院带动提升二级医院、省级医院带动提升县级医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周清表示,“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加成,一些常规、标准的诊治手段完全可以在基层医院完成。这让相当部分的病患留在了当地治疗。当遇到疑难复杂患者时,基层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的方式,与上级医院的医生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既提升了基层的肿瘤诊治实力,也就近解决了患者的问题。”

五年省政协委员历练,让她在全国两会平台上更加从容

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前,周清在广东省政协的平台上已经历练了五年时间。甚至代表农工民主党在广东省政协大会期间进行过集体提案的宣讲。

2018年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后,她就立足本身从事医疗行业的痛点提出过不少高水平的提案建议,并最终反馈到医疗实践中,切实满足了不少市民、患者迫切的医疗需求。2019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她建议加强对体检中心的规范化、科学化、专科化服务进行提升,优化体检项目的同时,打通体检到临床门诊之间的壁垒,让体检端能够更好发挥早筛、早诊、早治关口作用的建议就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积极反馈。

随后,不少体检机构的体检套餐配置更为合理了,而在不少公立医院里,体检中心和专科门诊之间的衔接也更为紧密了。一些大型三甲医院,甚至在体检端就可以进行多学科会诊。“患者可以花更合适的钱做更科学、准确的体检项目,自己在其中贡献了一份力量,真的很开心。”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周清特意花时间梳理了既往多届大会期间医卫界委员提交的提案、建议,一则从前辈的建议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一则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查找随着时间推移、具体情况变化带来的医疗领域新痛点。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还计划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话题。

在从事肺癌领域临床工作之前,周清曾是一名儿科医生,本身也是一位母亲,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一直给予高度关注,在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期间,曾提出过关于“提高广东省儿童精神医学发展水平”以及“重视儿童青少年睡眠情况 ,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提案。对于后疫情时代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话题自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学习从线上转到线下,生活从相对封闭到全面放开,网课期间电子产品发挥了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现在是否要一刀切似的全面杜绝……”

这些问题周清思索了很久,也期望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能对孩子们倾注更多的关注,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南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