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婉的珠江之畔到壮丽的雅鲁藏布江边,从温润岭南大地到苍茫雪域高原,他携一腔赤诚跨越山海,用体育教育的璀璨星火点亮高原孩子的梦想。2022年8月,农工党党员、中山市龙山中学体育教师陈声杰作为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组团式教育人才的一员,踏上林芝市八一中学的讲台开启为期三年的援藏征程,书写了一段粤藏情深的动人篇章。
在这片三千米海拔之上的神圣土地上,陈声杰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教育的初心,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民族团结的花朵。援藏期间,他先后荣获林芝市青年五四奖章(个人)、林芝市优秀援藏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教练员等十余项殊荣,并被农工党中山市委会评为年度优秀党员。这些荣誉背后,是他用专业与坚守在雪域高原镌刻下的援藏印记,更是高原学子眼中愈发璀璨的希望之光。
山海无阻:缺氧不缺精神的“教育攀登者”
“第一次带队训练时,每跑几步就仿佛胸口压着巨石,但孩子们追逐的身影和眼里的光,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初至林芝,高原缺氧的眩晕、刺骨的寒风、陌生的文化环境,无一不是考验。然而,这位岭南汉子以“缺氧不缺精神”的韧劲意志,迅速融入雪域教育一线。他不仅肩负起八一中学和全市初中学段体育教学与教研重任,更走遍墨脱、工布江达、察隅等偏远县乡,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播散在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2023年,他组建林芝市八一中学田径队,带领学生在林芝市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大放异彩,斩获4项冠军并打破市记录;他以“区域联动、提质创新”为主题,邀请广东名师赴藏示范教学;他积极推动打造区域体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式,在他的悉心指导下,2位当地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实现林芝市体育教师参加教学竞赛“零的突破”;他主持市级课题研究,手把手培养青年教师,显著提升了林芝市体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他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他“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的援教初心。
石榴籽情:体育为桥,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体育是最生动的民族团结课堂。一节跳绳课、一场运动会,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作为农工党党员,陈声杰深谙教育援藏的重要意义。在开展教育援藏工作期间,他尊重地域文化差异,加强与藏族教师交往与交流,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备课,身体力行做好民族团结与融合。他两次参与林芝市委统战部组织的中共二十大精神学习座谈会,并作为民主党派代表发言,与参会的各界宗教代表、工商界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2024年4月,在陈声杰的牵线搭桥下,农工党中山市委会主委张洁莹带队赴林芝慰问陈声杰,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和体育教研交流暨物资捐赠活动,慰问组向林芝市教育系统捐赠资金与物资共计人民币6.5万元,其中向八一中学捐赠了一套价值3万元的运动心率监测系统及一批体育器材。这些举措,不仅为林芝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架起了粤藏两地友谊的桥梁。
格桑花开:以心燃灯,照亮粤藏教育长路
三载援藏路,一生高原情。在援藏的尾声,陈声杰在日记中深情写道:“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这里,我和学生是彼此的燃灯人。”三年间,八一中学体育科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年轻教师纷纷以陈声杰为榜样,扎根高原、致力于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科组的教案设计、课堂互动,处处可见陈声杰悉心指导的痕迹。在他的带领下,体育科组从过去的“薄弱科室”蜕变成为全校教研标杆。
援藏工作交接在即,陈声杰正在整理工作资料和收拾行囊,在他的行李箱里摆放着几十条学生和同事送他的哈达,上面写着“扎西德勒”的藏文祝福。而他留给林芝的,不仅是奖杯与课题,更是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和一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来了就是林芝人,一心做好林芝事”——这句朴素的誓言,恰是这位体育援藏先锋对雪域高原最深情的告白。
陈声杰用行动诠释了农工党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用热忱与奉献架起了粤藏教育的连心桥。当雅鲁藏布江的波涛与珠江的潮声在天地间共鸣时,这片雪域高原上,格桑花正绽放得愈发绚烂夺目。(农工党中山市委会 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