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今年当选为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70后”,周清专注肺癌治疗研究20年,她希望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为医疗健康相关问题建言献策,推动解决更多民生关切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肿瘤病房,周清查房时总会留意藏在患者心里的压力并主动开解。20年临床一线诊治工作让周清认识到,癌症的治疗不仅仅是医学的事。
周清对病床上的患者宽慰道:“靠丫头有啥不好的?我们家也都是靠丫头呀,都这样,那它(是)一个孩子(的家庭)。”
周清:“作为肿瘤(这一)恶性疾病的话,确实它对于患者本身和家庭其实影响很大。我们其实经常听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给我们反馈就医的感受,抗癌的路都是用‘艰难’两个字来形容。”
周清一直理解患者及其家庭所面对的困难。在手机微信的患者群里,周清有时还会帮助患者计算治疗的性价比。她发现,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研发虽然让肿瘤成为慢性病,但也意味着,患者要面对一个长期跟肿瘤抗战的过程。外地患者来回奔波于大城市看病,费钱也费时间。基于临床发现的问题,她把进一步提升肿瘤诊治的可及性列入了今年调研和履职的重点。
周清:“对于我来说,我仍然是会每天看到有很多人这样地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地去治疗。(患者)在家门口如果能做到特有的治疗,他付出的比如经济的代价,跟家人这种实际上的、情感上的代价都会小很多。比如说,实现恶性肿瘤的分级诊疗,实现大病不出县,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些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如何让肿瘤患者在基层医院诊治、随访,如何让恶性肿瘤成为在家门口诊治的慢性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周清一直在作多种尝试。
周清:“5G的医疗、线上的图文问诊、线上的开药、线上的开检查,包括你的预约、变更,这些其实就让它化难为简,让其它的这种辅助支撑(使癌症治疗)变得更容易、更快捷、更方便。(患者)他剩下的时间、精力和他的那种情感更多的就会投入到‘我如何能够去更有信心地战胜疾病’。”
周清说,她希望以后得到的患者反馈是,“我走过了温暖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抗癌路”。
许多患者确诊时告诉周清,“我还想看着孩子长大成人,看着他(她)成家立业”。那时,周清想,一定要帮他(她)实现心愿。
周清:“等我们最终实现的时候,当他(她)拿着照片说,‘你看,当时我说我希望我儿子结婚,现在你看,这是我大孙子,这是我二孙子’,那个时候就特别觉得,作为一个医生是值得的。”
成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周清更为认真地打磨具有可行性的提案,推动肿瘤治疗的规范化、同质化、一体化,让肿瘤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看好病、买好药,活得更长,也活得更好。
周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好专家型政协委员的优势,把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患者的困难、他们的切身感受,传递出来、表达出来,把我们专业当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更好地跟国家的政策去做一个结合,去实现健康中国、实现大病不出县,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个推动、去做一个落地。”
记者手记:
二十年里,周清在肿瘤病房看到了最真实的人间冷暖。患者的生命从按“月”算,到按“年”算,再到终于可以提“肺癌治愈”,她的很多工作,也超出了医疗技术的范畴,延展到人伦与复杂的社会心理。周清非常珍惜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机会,希望用自己的专业和力量让广大患者获得生存,也获得尊严。她说,再选一次,她还做肿瘤医生。(办公室综合广东卫视报道)
相关阅读:
《南方日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周清:以做科研的精神打磨每一份提案